這兩天,兩個孩子輪番生病,兒子高燒不退,半夜我抱著他滾燙的身體、看著他火紅
的面頰,即使知道沒有什麼大礙,做媽媽的總是擔憂、睡不好覺。

下午載女兒出門溜冰,我有感而發的問她:「媽媽照顧你們好辛苦喔!你將來會不會

孝順我?」女兒傻呼呼的問:「什麼是孝順?」我說:「就是對我好、愛我啊!」

女兒很天真的從後座探頭對我說:「會啊!我會孝順你!我將來賺的錢都會給

你!」(因為阿嬤常常問他們,將來賺錢會不會給阿嬤?所以女兒馬上這樣回答。)

我笑著說:「媽媽不用妳給我很多錢啦!但是媽媽現在每天這樣很辛苦的載妳去上

課、去玩,將來我老了,走不動了,我希望妳也要記得每天來看我、載我去玩、陪我
去看病。妳會嗎?」

七歲的女兒馬上接口:「我會啊!我長大以後還是要跟妳住在一起,每天都會看妳

啦!」接著皺起眉:「可是我沒辦法帶妳出去玩耶!」「為什麼呢?」我問。「因為
我不會開車、又不認得路啊!」

真是可愛的回答。我忍不住親親她粉嫩的臉頰。


之前收過網路上轉寄的一篇文章,大意是一位堅強的女性,為丈夫、兒女付出,自己

得了癌症,卻總是拒絕孩子與另一半的照顧,凡事自己來。她的好友勸她,要練習讓
丈夫、孩子來照顧她,因為,愛是要「教」的。

昨天,剛好又看到孫協志母親的部落格,看到一手帶大孩子的她,抱怨孩子不孝、不

理她,雖然孩子為她買房、買車,她卻署名「孤姥」,兩個字道盡了年老母親的寂
寞。當然,母子關係不佳有很多複雜的緣由,也不是單方的問題,但我覺得顯然最大
的問題在於,這位母親所認為的「孝」與孩子所認知的「孝」有很大的差異性。

的確,我們應該要教會孩子怎麼樣來愛我們。


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次,我得了急性腸胃炎,晚上在浴室嘔吐不止。我一回頭,看到

四歲多的女兒,怯生生的站在我身後。我當時本來想叫她不要管我,趕快去睡覺,後
來轉念一想,便對女兒說:「妳有沒有看到媽媽在吐吐?妳怎麼不問我『妳怎麼
了?』」女兒很聽話的照我的話問:「媽媽,妳怎麼了?」

我對她說:「媽媽不舒服。妳可以替我拍拍背嗎?」她馬上上前來,用她的小手拍拍

我的背、還摸了摸我的臉。我擠出微笑謝謝她:「謝謝!媽媽覺得好多了!妳可以倒
一杯水給我喝嗎?」她很乖的立刻去倒了一杯冷水給我。

至此以後,我女兒只要看到我有什麼不對勁,一定會立刻問:「媽媽,妳怎麼

了?」我上個月在九份不慎摔到,女兒第一時間立刻來扶我,問我:「媽媽,妳怎麼
了?會不會很痛?」接下來的路程一邊走一邊叮嚀我:「媽媽,這邊很滑,妳要小心
喔!」令人分外感動。

同樣的,我買了好吃的東西,也會要求她留給弟弟、我、跟爸爸一起吃。看多了那種

媽媽把雞腿讓給孩子吃,結果孩子長大以為媽媽只愛吃雞頭的故事,我深深引以為
戒。所以,當女兒第一次一個人把她愛吃的生魚片整盤吃光光的時候,我狠很的責備
了她。現在,她吃什麼好料,如果盤中剩下不多,她一定會問:「還有人想吃
嗎?」或是:「沒人吃的話,我可以把它吃完嗎?」再也不會自私自利的一個人吃光
光。

我一直很認同人本的一個觀念,就是你花了多少時間在孩子身上,孩子將來就會花多

少時間在你身上。你怎麼對待他,他將來就怎麼對待你。這點,從我公婆身上得到驗
證。我婆婆含辛茹苦的養大三個孩子,三個孩子對她都很孝順,而我公公年輕時對家
庭不太負責,現在老了,深怕孩子不理他,但老實說孩子對他也真的沒有什麼感情。

不過,除此之外,我覺得做父母的,也有責任把真實的狀況透露給孩子知道。無論妳

是開心、憤怒、或是沮喪、挫折,甚至窮困、卑賤,我覺得「掩藏」不是一個好的教
養方式。爸爸媽媽不是完人,我們應該學會承認我們也有錯誤、也有無能為力的時
候。我們會老、也會死,同樣的,我們付出的愛也希望獲得回報。

教導孩子回報我們給予的愛,跟我們愛他同樣的重要。


作者:陳安儀


網站連結:
http://blog.pixnet.net/AnyiChen

Jo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◆ 早起15分鐘 → 讓自己有更充裕的時間面對早晨的壓力。
◆ 改善外表 → 使自己看起來更美,心情也會更開朗。
◆ 把家裡或工作的環境整理一番 → 如此才能免去找不到東西的困擾。
◆ 家電、器具損壞馬上修理或換新 → 不要任由一些生活不便之處破壞您的情緒。
◆ 和樂天派的人做朋友 → 杞人憂天型的人物,讓您養成擔憂的習慣。
◆ 凡事事先計劃 → 別等到用完最後一滴油才趕著去加油。
◆ 做事一件一件來 → 尚未完成眼前的工作時,別去想下一個任務。
◆ 討厭的工作儘早做完 → 免得令妳心煩。
◆ 要懂得變通 → 有些事情不值得力求完美;有些事情必須妥協、折衷。
◆ 把問題說出來和朋友討論 → 別悶在心裡。
◆ 每天做一、兩件妳最喜歡的事情 → 娛悅心情。
◆ 每天留給自己片刻寧靜 → 一方面休息,一方面整理思緒。
◆ 不能依賴「記憶」→ 重要的約會、工作應該用筆記下來,才不會耽誤。
◆ 當妳感到愈來愈緊張時 → 試著放鬆肌肉,做幾個深呼吸。
◆ 懂得拒絕 → 學會對妳沒時間或沒興趣參與的工作或活動說「不」。
◆ 碰到必須大排長龍的情形,不要感到不耐煩。 → 因為這就是人生,何不一笑置之,安之泰如。
    如果預期必須等候一段時間,應該帶本雜誌去打發時間。
◆ 避開吵雜 → 感到四周聲音過於嘈雜時,可戴上耳塞。
◆ 洗個熱水澡鬆弛情緒 → 夏季可改採冷水浴。
◆ 就寢前,先將第二天的生活做一計劃 → 包括進修、衣著。
◆ 睡眠要充足 → 缺乏睡眠會使人變得焦慮、易怒。

Jo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本文節錄自何權峰《別扣錯第一顆扣子》一書

妻子:「我跟你講什麼,你總是這耳朵進,那耳朵出,講跟不講都一樣。」

丈夫:「我跟妳講什麼,妳總是兩隻耳朵進,一張嘴巴出,講比不講更糟。」
在這個日益講究溝通的年代,人們似乎變得愈來愈難以溝通。
你可以隨便去問一個人際關係不好,或是夫妻失合的人,為什麼會這樣?
如果他們有想過真正的原因,通常都會得到同一個答案,就是──我們根本無法溝通。
這是真的,這世界上所有的衝突、誤解大都是因為溝通不良所造成。
你說了一些話,但對方卻將它想成另一些話; 或者對方說了一些事,而你卻將它當成是另外一件事。
你們只關心著自己想說的話,或只聽進去自己想聽的話,這也難怪雙方的「溝」會愈挖愈深,愈挖愈「不通」。到處普遍都有這種情形, 許多婚姻諮詢顧問和離婚專業律師會告訴你, 他們天天在聽委託人抱怨:「他(或她)根本沒在聽我說話!」
不少企業的老闆、職場的主管也常有過類似的煩惱, 他們以為已經把自己的意思說得夠清楚了,卻發現下面的人根本沒聽到他們說了什麼。
你也有相同的困擾嗎?或者你是他們所說的那種人?

傑克是夢幻西餐廳裡新來的服務生。


這天晚上有兩個客人用完主菜牛排之後, 傑克走過去幫他們把餐盤收走,並問他們,飲料是要咖啡還是茶。

一個人說:「我要茶。」 另一個人說:「我也是,麻煩幫我看一下裝紅茶的玻璃杯乾不乾淨。」一會兒,傑克端來兩杯茶,問他們: 「這是你們的茶,請問哪位先生要乾淨的杯子?」 你可曾注意到這種情形?
當別人正對著你說話時,你是那麼地忙碌, 忙著準備你要接著說什麼、忙著弄清楚對方說的是對或錯, 或是你的腦子已被別的人、別的事塞滿了……
所以你只能聽到片段的訊息,最後的結果也就「半調子」, 就像那位服務生一樣。 這就是大家溝通不良的主要原因──根本就沒有在溝通。
「傾聽」才是溝通的第一步 許多人常會用主觀認知來揣測說話者的意思, 並先入為主地下判斷,因而無法真正聽進去對方所說的話; 其次,聽者也可能急於將自己的感受、經驗或意見告訴對方, 以致於最後常變成了雞同鴨講、各說各話。
你可以注意一下,兩個人在談論某件事情時, 他們會從別人的談話裡抓幾句話, 然後將自己想說的話依附在那些話上面,再繼續講。

即使有時候他們也會閉上嘴巴,但並不是傾聽, 而是在為「下一波」的發言在做準備。所以兩個人聊了半天,

即使交往已久的朋友,卻常會有「我認識他,卻不瞭解他」的感覺。
我看過生活在一起二、三十年的伴侶, 但他們似乎跟陌生人一樣不瞭解對方,有時話還沒說幾句又吵了起來。

先生在說一些事,太太卻在提別的事; 或者太太一直在說某件事,先生卻當作沒他的事。


相處了幾十年,那個抱怨還是一樣:「他(或她)根本不瞭解我。」

有位妻子對先生抱怨說:「如果我跟你講什麼, 你總是這隻耳朵進,那隻耳朵出,講跟不講都一樣。」
丈夫立刻回道:「不錯,妳說得對,不過,如果我跟妳講什麼, 妳總是兩隻耳朵進,一張嘴巴出,講比不講更糟。」
溝通已經變成這麼大的一個難題, 每一個人都覺得無法跟別人溝通,問題到底出在哪裡?
在於願意傾聽的人實在太少,不是嗎?

我有一位病人,曾陷入沮喪憂鬱的深淵中,她想把自己的感受告訴父母。

她第一次說:「我覺得了無生趣。」可是父母毫不在意。

後來她又對父母說她不想活了,但雙親仍不以為意, 只回道:「別再胡思亂想了!」 她終於自殺,最後所幸救活。


當父母趕到醫院才心急如焚地說:「妳好傻,為什麼這麼做? 有什麼不能解決的,為什麼不早告訴我們。」

各位不難想像,聽到這話的女孩,心裡會有多難過。

用心傾聽是一種愛的表現,而家庭或婚姻則是這種表現的最好場所。


可惜的是,很多父母、配偶從不用心聽對方說話。

傾聽代表耐心、開放與想要瞭解對方的誠意, 這些都屬成熟人格的修養。

心理醫師在協助家庭或婚姻失和時, 最主要的工作往往就是教他們彼此傾聽。

因為光說不聽、聽了卻不瞭解,就好像把一截電線剪成兩段, 然後插入插頭,還指望某個東西會發亮一樣,你想,這可能嗎?
要真正的聆聽,就必須把所有的成見、預設、判斷、信仰都擺在一邊。

只要你的心處在接受的狀態,你才可能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, 真正瞭解「他在說什麼?」「她的意思是什麼?」


溝通的目的是「瞭解」而非「改變」

伏爾泰曾說:「通往內心深處的路是耳朵。」

早在兩千年前,希臘哲人戴奧真尼斯也說過:

「上天給我們兩個耳朵、一個嘴巴的意思,就是要我們多聽少說。」
的確,一雙願意聆聽的耳朵,遠比一張愛說話的嘴巴更受歡迎。
我們都知道說話沒被對方傾聽是多麼令人挫折沮喪的事,
但我們又有多少人曾真正靜下來聽聽別人的心聲?
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,孩子埋怨父母只會說教;
先生指責太太意見太多;太太責怪先生不聽別人的意見;
就連一些同事、同學、朋友,我們也因太忙或太懶,
而忘了去傾聽他們的心事。
要知道,溝通的目的是為了「瞭解對方」,而不是「改變對方」。

多數的人有種謬誤,以為溝通就是要表達自己的看法,

希望對方能改變,改變成你喜歡的樣子,這顯然「扣錯了釦子」,
往住很多的衝突和誤會也由此而生。
記住,重要的不是「講」什麼,而是「聽」什麼。

真正成功的溝通就是:

「無我」的傾聽,靜靜地聆聽對方的想法及憤怒和失望,
而不加任何否定或批判,這就對了!

Jo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教育的失敗…國家都亂教學生…

地震來時,你躲在哪裡?老師教的是錯的 !!


也許你已讀過,再提醒你一次:地震來時,你躲在哪裡?如果你依照小時候老師教我

們的方法乖乖躲在桌子底下,床舖底下,那麼,我必須告訴你,你的傷亡率,高達百
分之九十八!!那該怎麼辦?美國國際搜救隊長教你正確的躲避位置。正確的地震保
命法--轉載道格卡普是美國國際搜救隊長,自一九八五年至今,他及他的隊員己參與
全世界七十九次重大災難的救災工作,他曾經爬進近七百棟因為地震、爆炸而嚴重倒
塌的建築物內搜查受困的生還者以及罹難者的遺體。除了參與兩年前日本神戶大地震
及美國奧克拉荷馬市聯邦大樓爆炸案救授工作,十二年來國際新聞中的重大災難救
災,他都沒缺席。

本月十九日他離華前,除了中華民國搜救總隊邀他演講,美國在台協會、加拿大駐華

經貿辦事處也邀請他,為美、加外交官員傳授在建築物倒塌時如何求生。國人從小到
大,在防震演習中,老師總是叫學生躲在課桌下,道格得知這點後,很焦急地一再呼
籲:不要躲在桌子、床舖下,而是要以比桌、床高度為低的姿勢,躲在桌子床舖的旁
邊。


他以先前和土耳其政府、大學合作拍製的地震逃生錄影帶,說明不要躲在桌下避震的

道理。透過土耳其政府協助,製作單位爆破一棟廢棄大樓,模擬地震時建築物倒塌的
情形,工作人員先依據「常識」,在桌子床舖等家具旁,同樣放置十具模特兒,炸藥
引爆後大樓變成斷坦殘壁,他和搜救隊員依予找到二十具模特兒,在桌床下的十具模
特兒,有八具被壓成全毀,其中一具甚至頭、身、腳斷成三截;他放置的十具模特
兒,則全部安好無事,他解釋,建築物天花板因強震倒塌時,會將桌床等家具壓毀,
人如果躲在其中,後果不堪設想,如果人以低姿勢躲在家具旁,家具可以受倒塌物品
的力道,讓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間。道格說,即使開車時遇到地震,也要趕快離開車
子,很多地震時在停車場喪命的人,都 是在車內被活活壓死,在兩車之間的人,卻
毫髮未傷 ( 此段話引圖片說明 ):強烈地震發生時,如果你正在停車場,千萬不要留在
車內,以免垮下來的天花板壓扁汽車,造成傷害;應該以臥姿躲在車旁,掉落的天花
壓在車上,不致直接撞擊人身,可能形成一塊『生存空間』,增加存活機會…。他很慎
重地對在場的一百多位我國搜救隊員說,搜救隊員必要在地震中先能自己求得生存,
只有活下來,才能拯救他人性命。他說,希望大家告訴大家,只要傳播這麼一點求生
訊息,地震發生時,建築物內的傷亡率,可以由百分之九十,遽降為百分之二。請大
家傳閱,增加大家在災難發生時的生存機率,減少傷害你關心你的朋友嗎?如果答案
是肯定的。













Jo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改善EQ的小秘方,小則保持心情愉悅,大則可以改運喔!

別急!慢慢來

當您面對失敗或頹勢時,千萬別慌了手腳而大發雷霆,試著將注意力放在「就算功敗垂成,至少妳學到了」諸如此類的積極想法上,
它會很神奇地舒緩緊繃情緒,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反應。


承認自己錯了,別人對了

認真傾聽別人的觀點和意見,並且勇敢地面對錯誤,絕對是EQ指數向上跳躍一大步的指標。


別被輕易收買

隨時都在面對誘惑的人生,得學會明察秋毫因為小惠的背後可能要付出極大代價,比較安全的應變是,說些「謝謝你的提議,我會仔細思考。」
「這個條件很誘人,值得考慮。」等等好聽話,然後改變話題,讓對方知道您真的需要時間好好思考,
此舉將使您重掌控制權,不致於做下以後會讓您後悔莫及的決定。


慎選朋友

雖然人生中有許多事由不得您,也許您很難量身訂作一個默契十足的好老闆,但是對於該和什麼樣的朋友往來,
您有絕對的主導權,睜大眼睛,選擇真正對您知無不言、可以患難與共的朋友吧!在您情緒失控時,他們會先幫您踩剎車。


學習更明快而果斷

試著用最精煉簡潔的詞句表達您的意見想法,千萬別拉拉雜雜閒扯淡那不僅可能把對方搞瘋,也會惹得自己心煩意亂。


就事論事

有的人常犯的毛病是常常人事不分,一面對批評就直覺以為別人和您過不去,不是想當然爾反應過度,就是暗自鬱悶療傷,甚至因此而喪失自信。


溝通,再溝通

別做個遇事就逃的縮頭烏龜,坦誠面對困境,不厭其煩地溝通,雨過天晴時,您一定會有所學習和成長。


被拒時切忌惱羞成怒

當您的提議被否決時,先耐住性子聽聽對方的解釋,千萬別動不動就板起臉回敬一句:「那沒什麼好說的了。」
要知道當您表現得像隻劍拔弩張的刺蝟時,別人也會毫不留情地以牙還牙。


少自作聰明妄下結論

譬如當一個您甚有好感的異性婉拒您的邀約時,別一口咬定一定是因為您太胖或臉上的雀斑讓他卻步,天知道除了他真的有事外,
還有上百個非常合理而正當的理由,試著別太小題大作。


學著判斷輕重緩急

生活中要處理的事實在多如牛毛,有些無關緊要的小事,不妨看開些;將心力放在急迫而深具影響力的任務上,
要知道通常瑣事最是折煞人,如果不學著捨輕就重,保證心情恐怕永遠像是滾滾沸沸的活火山,等著隨時爆發。


萬全準備

比如執行一項大計畫前,一定要有充分的準備,而在距離開始倒數計時的關鍵時分,將全副心神放在活動重點上,
如果覺得緊張,試著想像活動就十分圓滿地結束,它會讓您稍微鎮定,且較能專注在流程細節上,成功完成任務的機率亦相對提高。


直言您的需求

如果您期待人們都具備有讀心術,可以準確無誤地得知您的需求,那麼恐怕您得一直生活在失望之中了。


別心浮氣躁

如果您內心有所抱怨,找個朋友吐吐苦水,然後忘了它,記得高EQ的人是不會怨懟埋藏在心裡。

Jo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你知道《電動刮鬍刀》會加速癌細胞的增值能力達一萬五千倍嗎? 請一定看完!!
保養品可能讓你皮膚更乾燥?
維他命飲料既不提神又傷身?
抗菌商品一點都不抗菌?

去年在日本,新書上市才3個月,就熱賣100萬本的《買不得》一書,赤裸裸地指出商品中充斥的健康殺手。看了,你就知道哪些東西買不得!
上超市購物,有些人挑價錢,有些人買固定品牌或買大做廣告的商品,但卻很少人會看商品成分,深入了解各種成分的作用。
去年在日本,新書上市才3個月,就熱賣100萬本的《買不得》一書,改變了許多日本消費者的購物習慣,不少人上街購物,會留心商品的主要成分,作為選擇商品的標準。
《買不得》一書是由作者群將與一般人關係密切的生活用品,分為食品、飲料、清潔劑、化妝品、藥品和雜貨等類,
旁徵博引研究機構的報告,指名道姓地揭發許多日本許多著名廠商,生產的代表性商品,其成分內容是多麼地有害人體,「百害而無一益」。
書中刊出約90種商品,並把企業名、商品名、商品照片、內容成分,以及企業的聯絡電話都一一附在文章旁邊,
讓消費者可以打電話直接向廠商反應意見或詢問究竟。
如此赤裸裸地批判企業的媒體和報導,實為罕見。作者之一的船瀨俊介受邀各地演講,常有民眾對他說:「你還活著,真不容易。」
透露社會民眾也明白,媒體記者單挑大企業,是冒生命危險的舉動。
作者渡邊雄二呼籲消費者採取「不買、不喝、不買來送人」的策略;更要改「不看商品成分就買」的習慣。「
消費者應該用消費力量培養優良廠商,培育優良商品,否則吃虧的還是自己,」他說。
有人說,《買不得》是媒體代表廣大的消費者,擲向大企業的一本戰書。也有人認為這是一本讓日本消費者自省的消費指南。
全球環保與健康意識抬頭,消費者需有意識並且培養習慣,在購買日常用品時,不再只受廣告宣傳的影響,而是檢視產品成分內容,
拒絕購買會危害環境與人體健康、安全的產全。
參考日本《買不得》書中所揭示的原則,台灣消費者在購買食品、飲料、清潔用品、化妝品及各項雜貨時,可以更加警覺一些現象:


@ 食品類:碗裝泡麵...環境賀爾蒙來襲

日本的《月刊消費者》曾對碗裝泡麵的營養成分進行調查,發現維他命A、C是零,其他的維他命含量也非常少,
反而鹽分是美國參議院營養問題特別委員會建議一天攝取只限3公克的兩倍,更且化學調味料glutamicacidsoda足足有1公克。
如果常吃泡麵,會導致維他命不足、礦物質缺乏、鹽分攝取過多,以及化學調味料引發的味覺障礙等各種營養失調症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碗裝泡麵的容器多用聚苯乙烯,加熱會變形,為了避免在加熱時變形,廠商加入酸化防止劑BHT作為安定劑。
BHT是致癌物質之一,會引起肝臟肥大、染色體異常、和降低繁殖機率。
日本的科學家曾做過實驗,將微量的BHT(比率0.1%)加入飼料中,餵食給老鼠,生下的幼鼠有的無眼症,也有畸形。
另一個問題是,大多數泡麵都經過油炸,油裡面也放有BHT,所以用熱水沖泡時,有害人體的物質,會從泡麵及容器兩者溶解出來。
更可怕的是,會有苯乙烯單體溶解出來。如果倒水在苯乙烯(styrene)材質的杯子,會溶出6~9ppb(十億分之一),
日本三重大學醫學部實驗,把這種水給白老鼠喝,7隻中有4隻發生癌症。如果加入熱水,溶解量更徒增到51ppb。
東京大學「自主講座」的論文指出,人類平均體重一公斤一天0.001mg的苯乙烯單體是危險攝取量,
業界也承認一個碗裝泡麵溶解出0.015mg,是危險量的十四分之一,考慮個人體質不同,數量值得憂慮。
東京多摩川的鯉魚精囊異常地萎縮,原因是受到環境賀爾蒙的影響,其中一種叫做phthaloyl的環荷爾蒙在多摩川下游水質中濃度1.6ppb,
但碗裝泡麵湯的濃度居然高達1,100ppb,是多摩川污染濃度的688倍。《買不得》
作者群認為,「將碗裝泡麵稱之為亡國食品一點也不為過」。他們建議愛麵族最好選擇添加物較少的白麵條,比較有益健康。


@ 不能提神醒腦、壯陽補神的維他命飲料

曾經有一項問卷調查,問日本太太「如果老公累了,如何讓他恢復疲勞?」令人驚訝的是,
絕大部份的回答是「給他喝維他命飲料」,而不是「讓他好好休息」。
然而,在日本販售的各種強調提神醒腦、壯陽補神的維他命飲料,毫無例外地都添加了咖啡因,部份商品還添加酒精成分,
甚至酒精成分高達12%的商品,也出現在「維他命飲料」的商品陳列架上。
曾有一位卡車司機深夜開車,為了提神醒腦,喝了三瓶號稱有「提神醒腦」效果的維他命飲料,在名神高速公路上失速追撞前車,
造成前後五輛車起火燃燒,該司機當場死亡,由於化驗結果有酒精反應,警察初步勘驗還誤以為是酒後駕車肇事。
日本大學田村 豐幸 博士在實驗中,讓白老鼠喝下維他命飲料,看能在水中游幾分鐘,測試維他命飲料到底能不能激發「元氣」,
沒想到都不如喝自來水的老鼠游得久。在外國人的眼中,似乎無法理解日本人為什麼要喝維他命飲料,
「如果要補充營養,直接服用維他命藥丸就好了,為什麼要把維他命劑泡在水中融化來喝?」更可笑的是,曾有製藥公司的員工洩漏機密,
所謂維他命飲料的成本價只有3日圓,但卻以百倍、甚至數千倍的價錢賣給消費者,看來,喝維他命飲料的日本男士該打打算盤了。


@ 清潔用品潛在危險成份

洗髮精、沐浴精、洗臉乳等皮膚清潔用品。
打開電視,一到廣告時間,總是有各種清潔用品登場,觸人心弦的旁白,婀娜多姿的美女,對你訴說這些商品是多麼的滋潤肌膚、保護秀髮,
但這些每天接觸我們皮膚的清潔用品,主要成分有哪些?
《買不得》作者提醒消費者,留心是否包含下列成分:
EDTA:是沈澱防止劑、硬水軟化劑,會刺激皮膚和黏膜,引起過敏作用,攝取不慎會引起缺乏鈣質、血壓降低和腎功能減退等。
安息香酸鈉(benzoicacidsodium):人體吸收後,有可能引起胃腸功能減退,有殺菌作用,表示有某種程度的毒性。
己二烯酸鈉(sorbicacidsodium):有報告指出,可能致癌。paraben:殺菌劑、防止黴菌劑,是引發肝臟障礙的原因物質,
會引起接觸性皮膚炎,有致癌可能性。
香料:可能引起過敏作用。
殺菌劑、防腐劑、保存劑等合成物質:主要讓商品可以長期在店面陳列,不至腐敗變質。
界面活性劑(surface active aggentsor surfactants):廣泛用於洗衣粉、洗碗精。
日本某知名廠牌洗髮精含量高達30%,使用的是陰離子系合成界面活性劑叫聚氣乙烯月桂醚(polyoxyethylenelaurylether),
洗淨力強,用來清潔浴缸,但毒性強,可能引起皮膚病和內臟障礙。
TAR色素青色一號和黃色四號:有刺激性和致癌可能性。
東京美容科學研究所所長小澤王春指出,用化學物質合成的洗臉用品,會破壞皮膚的角質層和顆粒層,甚至把皮膚底層的蛋白質溶解,
如果以為沒有刺激性,長期使用,會慢性中毒。
合成洗髮精傷害頭髮變脆弱。實驗發現,使用肥皂洗髮精的人頭髮平均粗 0.1mm,使用合成洗髮精的平均粗 0.09mm,
其中還有人僅 0.06mm。而且用電子顯微鏡觀察,使用合成洗髮精的人,頭髮表皮膜消失,呈現營養不良的狀態。
其實,洗手、洗澡用價廉物美的肥皂就能去污而且不傷皮膚,最好選擇沒有添加物質的。


@ 化妝品可能傷害肌膚

一.乳液、保養霜、化妝水、護手霜
人體皮膚的表面,由皮脂腺分泌的油脂,和汗腺排泄的水分混合的皮脂膜保護皮膚。
但我們卻很習慣性地用各種人工油脂製品來「保護肌膚」,認為理所當然。聰明的消費者在購買化妝品應先看看有沒有下列成分:
精製羊毛脂醇(lanolinealcohol):是油性原料,是造成接觸性皮膚疹和過敏性皮膚炎的原因物質。
羥基甲苯二丁酯及羥基茴香二丁酯(dibutylhydroxytoluene、butylhydroxyanisol):是酸化防止劑,有致癌可能性。
安息香酸鈉:是保存、殺菌劑,會刺激皮膚、黏膜、眼睛、鼻子和喉嚨。
香料:是過敏源。
paraben:(請參考前述)
合成界面活性劑,會破壞溶解保護皮膚的皮脂膜,讓皮膚逐漸乾燥,加上其中的油性成分,每天塗抹,會降低皮膚本來分泌皮脂腺的功能,
皮敷變成慢性乾燥累積性皮膚炎。
所以有皮膚科醫生說,塗抹乳液等用品,不是「護膚(skincare)」而是「摧殘皮膚(skindamage)」。
如果皮膚乾燥,不妨用山茶油或橄欖油,代替添加了諸多化學物質的乳液、化妝水等用品。

二.口紅、護唇膏
護唇膏的主要成份和乳液、保養霜相同,非但沒辦法滋潤嘴唇,可能還會導致逐漸變成乾燥的累積性皮膚炎,並且也有致癌或過敏的毛病。
而口紅只是將油和水混合而成,加入合成界面活性劑,TAR系色素、香料和酸化防止劑等。因為油很容易腐敗,所以還加入防腐劑、
防黴菌劑等AR系色素,石油TAR為原料合成,大部份都被確認會引發癌症。
近來,受女性歡迎的不掉色口紅,強調使用食用色素,其實大多加入了TAR系色素,而且想想看,不掉色,表示一直附著在嘴唇上,
要卸妝時還不容易,所以各化妝品廠商都另備有洗淨液,主要成分是用化學物質合成的洗淨劑。
嘴唇是黏膜,吸收物質能力是皮膚的十倍,對刺激物很弱,每天塗護唇膏、口紅,不但會失去滋潤,乾燥,破皮,罹患累積性皮膚炎,
如果愛用不掉色口紅,再用洗淨液,不啻是雙重打擊。
《買不得》作者群認為,愛護嘴唇的仕女,應該選擇成分安全的護唇膏和橄欖油,以為替代。


@ 雜貨隱藏化學毒素

一.塑膠奶瓶
透明、攜帶方便、不容易摔破的塑膠奶瓶,深受現代父母的喜愛。但也許你不知道,日本環境廳曾經推廣使用聚碳酸酯(polycarbonate)
代替玻璃瓶,後來卻發現會溶解出一種環境賀爾蒙2,2雙對酚甲烷(bisphenolA)破壞環境,
於是打住推廣活動聚碳酸酯又稱為poly碳酸ester,將碳酸二苯酯(diphenyl)和2,2雙對酚甲烷混合引發化學反應而成。
透明、耐撞擊、伸縮性小,在日本廣泛使用於奶瓶、幼兒用餐具,學校用餐具、軟片和CD產品中。
其中,嬰兒用奶瓶因為用熱水泡奶粉,容易溶解出2,2雙對酚甲烷,對成長中的幼兒內分泌系統、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,
發生影響一輩子的不良作用。
日本的市民團體之一「日本子孫基金」,曾購買日本最普遍的6家廠商製造的奶瓶,請橫濱國立大學環境科學研究中心進行實驗,
放入95度的熱水,在室溫中放一個晚上,發現每個奶瓶內都有2,2雙對酚甲烷,而這正是日本環境廳的研究小組,
明列有環境賀爾蒙可能性的70種物質中的一種。
在《失竊的未來(OurStolenFuture)》一書中,2,2雙對酚甲烷和戴奧辛、PCB並列環境賀爾蒙的代表之一,有引發乳癌的可能性。
由此看來,改用玻璃奶瓶是消費者自我保護的手段。

二.濕紙巾
上餐館,服務生先遞上濕紙巾,外出擦手,也少不了它,甚至最近還有抗菌紙巾上市,由於日本「抗菌」風氣的盛行,不少人用來擦桌子、
門的把手、卡拉OK的麥克風,儼然成為時下流行商品之一。但如果仔細看看主要成,包括:
丙二醇(propyleneglycol):引起接觸性皮膚炎。
氯化十六烷基啶(cetylpyrieiniumchloride):刺激皮膚、黏膜、眼睛。
酒精(ethanol):會刺激皮膚、黏膜,特別是皮膚過敏的小孩。
paraben:對某些人會引起皮膚障礙,過敏性濕疹。
EDTA:會刺激皮膚、黏膜、皮膚發疹等過敏的化學物質。
防腐劑和防黴菌劑:為了防止變質。
合成界面活性劑:(請參考前述)。
所謂的抗菌濕紙巾還加入抑制菌和細菌繁殖的銀、銅和亞鉛等金屬、藥劑。事實上,抗菌濕紙巾的「抗菌效果」究竟有多少呢?
日本「國民坐活中心」曾進行一項調查,選擇號稱「抗菌的」切菜板、丟廚餘的塑膠小桶、洗臉檯、牙刷、洗碗海綿等5項用品,
塗上大腸菌,有3成以上的產品幾乎完全沒有抗菌效果,而且即使剛開始有抗菌效果,經過兩個月之後抗菌效果完全消失。
一般人用了濕紙巾後不會再洗手,所以成分會殘留在手上,有些人還用來擦嬰兒的小屁股,後果令人擔憂。站在環保的觀點來說,
用了一次就丟,浪費森林資源,不妨回歸自然。所以,《買不得》作者群建議大眾,用濕毛巾來擦手、擦臉,既環保又健康。

三.電動刮鬍刀
電動刮鬍刀每年在日本賣800萬隻,可見得受日本男士之歡迎。
在電磁性生体學部門,曾經兩次獲得諾貝爾獎提名的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部教授貝克在
《CrossCurrent──電磁波「重複輻射」的恐怖》一書中,指出我們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家電製品,發出的電磁波安全值是1mG。
14吋大的電視,距離1公尺所發出的電磁波剛好是1mG。
使用交流式馬達的、接插座的電動刮鬍刀,在距離3公分的位置,電池波高達15,000mG,是貝克博士安全值的15000倍,
電池式刮鬍刀依照產品不同,電磁波或有強弱,但都會發出電磁波。眾所周知,電磁波會加速癌細胞的增值能力,變化為惡性腫瘤。
貝克博士擔憂的是,如果臉上有痣的人,使用電動刮鬍刀,強力電磁波,可能會引發病變,得皮膚癌。
可通過飲食調節來減少電磁波的危害。平時注意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B的食品,
如胡蘿蔔、海帶、卷心菜及動物肝臟等。堅持飲茶對預防電磁波危害也大有裨益。
雖然每天使用時間短,但輻射量會日積月累,例如癌症、白血病、腦瘤等電磁波可能導致疾病,都要等到10年以後才會出現。
要避免每天一點一點所接收的輻射,最好儘快改用一般的刮鬍刀,在臉上抹上肥皂,安心地慢慢享受刮鬍子的樂趣。

《買不得》再三強調,不是希望讀者看完之後,不知何去何從,而是希望大家一起思考「今後要如何改善」,
把意見和憤怒反映給企業和政府有關單位,也許因此能匯聚成一股催生環保、健康產品的力量。

Jo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