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,總共有60幾種,其中68型及71型是最後發現。在台灣較常見且致死率最高的是腸病毒71型。腸病毒全世界都有,其流行季節通常在夏、秋兩季,而台灣因地處亞熱帶,因此全年都有病例出現,但還是以夏季為主。


腸病毒的潛伏期約2 ~ 10天,在症狀未出現時已具傳染力。絕大多數的症狀不嚴重,通常幾天後會自然痊癒,其症狀依感染的病毒不同而異,如果只有口腔出現水泡、潰瘍稱為『咽峽炎』,如果合併手掌、腳掌、膝蓋及臀部出現水泡或紅疹則稱之為『手足口症』,可能合併發燒。一般病程約7 ~ 10天,嚴重時可能導致肺水腫、腦炎、心肌炎等併發症,尤其是五歲以下的兒童較容易併發重症感染,一般致死率約為1000 ~10000分之一。


儘管併發重症的機率不高,但是感染腸病毒後的七天內是危險期,家長應特別注意。重症出現的三大前兆為:持續昏睡、持續嘔吐與肌躍型抽搐(類似受驚嚇時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的動作),另外高燒超過3天、肢體無力及年齡小於三歲也需特別注意。



腸病毒的傳染途徑有三:

1. 糞口傳染:為主要的傳染途徑,大部分病人因沒洗手而將病毒吃進體內,感染後病毒在腸道內繁殖,可存活長達八週。

2. 飛沫傳染:患者的飛沫可經由小朋友間近距離的接觸而傳染。

3. 接觸傳染:玩耍中的小朋友噴出的口水附著在玩具上或其他物品,其他小朋友接觸後經由眼睛、鼻子或口腔黏膜而被傳染。



目前腸病毒中除了小兒痲痺外,並沒有疫苗可供預防,所以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,隔

絕傳染途徑是預防腸病毒最基本的方法。



預防方法如下:

1. 加強個人衛生請常洗手,正確洗手方法:以自來水沖濕雙手,用肥皂清潔手部,搓洗雙手至手腕至少20次,以清水沖洗乾淨,關水前先以雙手捧水沖洗龍頭開關避免再度污染,最後用乾淨的紙巾或烘手機將手烘乾。

2. 避免出入公共場所,勿與疑似患者接觸。

3. 加強居家環境衛生及通風。

4.多休息並適度補充水份及注意營養以增加抵抗力。



除了小朋友間互相傳染之外,常被忽略的 另一種傳染途徑則是大人與小孩間的傳染,因

為大人感染腸病毒後並不會有明顯症狀,透過彼此間的親密的接觸而傳給小朋友。所以大人回家後最好能先沐浴、更衣後再與小朋友接觸以避免互相傳染。



腸病毒目前仍無藥物可以治療,但對於重症患者的治療則可以使用免疫球蛋白,雖然效果仍無定論,對於合併心肌炎的重症患者則使用葉克膜機器(ECMO)讓心臟獲得適度的休息。但結論還是得靠患者本身的抵抗力來度過感染期。因此對一般的腸病毒患者常採用支持性療法。從發燒口腔潰瘍到癒合整個病程約一個星期左右,發燒時可用退燒藥幫助退燒。嘴巴因疼痛無法進食時可選擇布丁、冰淇淋、木瓜牛奶等冰涼易入口的食物以減輕疼痛感。如果仍然無法進食可考慮接受點滴注射以防脫水。


早在今年初即有學者預測今年腸病毒會大流行,因為前2年腸病毒重症的病例並不多,以致於3歲以下的小朋友幾乎沒有抗體。果然今年至今重症以超過200例,死亡人數以逼近10例,但透過簡單幾個衛生保健的動作,可大大降低感染的機會,使嬰幼兒能免於腸病毒威脅的恐懼,進而避免後遺症的發生。

資料來源:宏其婦幼醫訊第36期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